陈正湘打仗那是个狠角色,准得让他投个石头都能砸到靶心,晋察冀地区横着走了十年,战果丝毫不逊色于杨得志!
咋回事?这军长的帽子没在他脑袋上飞舞,关键时刻竟然跟大伙儿走散了!
陈正湘这位兵头从山里蹦出来的,出生在湖南新化,家里穷得连老鼠都不来做客,土生土长的农民,经历过风风雨雨,饱尝过肚子空空的感觉。
小伙子年纪轻轻就拿起枪,1930年就加入了工农红军。
那会儿,大家还在瞻前顾后,他早已挥刀入战场,跟着红十六军拼命,命是捡来的,胆子是从尸山血海里磨出来的。
硬是靠打仗,一步个儿从班头升到了营长、团长,那几年在江西、福建,天天跑来跑去打游击,敌人一看都吓得抱头鼠窜!
1934年跟队伍一起跑路,腿摔得稀巴烂,还被弹片给肩膀钉了一下。
后来到了陕北,鞋子差点是跟冰块打了场亲密接触!
去延安训练,人人都说陈正湘就像个老黄牛,默默无闻地拼命干活,他的士兵一点都不怕苦,因为领头的人比他们还要拼命。
打仗一趟,别人忙着找掩体避球,陈正湘却拿着大刀,第一个往前冲得飞起!
抗战一打起来,他被送到了晋察冀边上,那地方艰难得很,山高树密,满地都是鬼子的“旅游路线”。
这儿可是八路军三大主力之一的地盘,陈正湘一来,就把自己整进了第一分区。
刚到没几天就遇上了日军疯狂扫荡,战斗惨烈得很,他亲自带队守河口阵地,一待就是三天三夜,子弹都打光了,后来捡起鬼子的刺刀用,最后干脆用石头砸!
那会儿,他早就当上第一团的头儿啦!
老八路都明白,能把第一团弄得风生水起,那才算得上厉害角色!
这个队伍可是出了名的不好带,全是老手,打起仗来厉害得很,脾气也特别倔!
前任领头的在清剿中没命了,换了三个都管不了事,直到陈正湘来了,头三天就定下五条铁规矩,谁要是触犯一条,就亮个大牌子公示处分。
第四天那些小鬼又跑来了,整了一队人马在山口埋伏,搞了个三面夹击的“口袋阵”。
日军一进到谷里就被卡住了,没地方跑。他亲自指挥迫击炮打压敌人,同时带着一个增强连从侧面突击!
咋呼了整整三个中队,顺便抓了个小头目!
这一场打完,陈正湘火得不要不要的,杨得志、郑维山那几位当时也都在这儿拼杀,军区里头就开始比谁的成绩最能扛。
一分区的官员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纷纷表示这货不仅能撂倒敌人,还敢玩命冲锋!
1939年冬天,黄土岭那边冷得跟冰箱似的,山上都结了冰,路都没法走,可日本鬼子偏偏来了个突然袭击,直奔八路军老巢!
晋察冀军区决定在山里搞个埋伏,给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黄土岭,就是那次的重头戏啊!
这场干仗最后被放进了教科书,最牛的成就是把日军的中将阿部规秀给送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这个家伙可不简单,乃是驻华北日本鬼子独立混成第2旅团的大头目,专门负责扫荡的那个!
陈正湘就是这场埋伏的主力军之一!
他派出去的第一队是专门冲击主阵地的。
根据小道消息,敌人打算晚上溜进山谷,陈正湘就指挥手下白天偷偷搞了一堆假炮台,把迫击炮安放在高高的山顶上。
他自己站在第二个射击点准备反击,外面冷得像冰窖,枪管结了霜,他把手套放炉子上烤了烤,再戴上继续开火。
敌人半夜十点多摸进山里,先锋才刚到山沟沟,就听见一声巨响,炸弹把周围都吓了一跳,后面的兵还没反应过来,炮弹就像下雨一样扑过来了!
阿部规秀一屁股坐在大队里,刚开始没看明白是敌人埋伏,反倒以为前面踩到炸弹了。
刚从指挥车滚下来,结果一颗迫击炮就在旁边炸了个稀巴烂,立马就被送去“西天”报道。
这是八路军在华北打了一场痛快仗,竟把个日军中将给咂嘞了,消息一到总部,简直吓的不轻!
军区的老大后来总结说道:“黄土岭那个埋伏,简直就是情报厉害、火力精准、指挥干脆利落的三重奏!”
这三样东西,正是陈正湘给扛来的。
在打仗的时候,他十分钟就换个地方看情况,无线电和助手也得跟着他东奔西跑,谁都别想偷闲!
还有个小事儿,战斗结束后算了一下,居然只打出去98发炮弹,但偏偏命中率高达70%,这简直像福利彩票中大奖似的!
为啥呢?
因为陈正湘亲自上阵,对每门迫击炮的射程进行了精细调校,还不嫌麻烦地测量了山顶的位置好几遍。
这场仗打完后,敌人气得快跳脚,开始了个“冬天里的大清扫”!
晋察冀那边情况急转直下,总部决定把陈正湘调过去,担任纵队的副头儿,直接插手军区的指挥事情。
他从第一团的头儿一步一个脚印地爬上来的,全靠在战场上拼命干,比起杨得志和郑维山,他一点都不差哩!
连那些老兵都说:“打仗像疯子,吃苦像牛,带兵比铁还硬!”这三样他简直是超级无敌强!
这场胜利可真够花了点儿心思的。
第一队损失惨重,许多小伙伴没有回来。他回到指挥部的时候,干脆没说话,整整一夜都是黑脸。表面上看着和平无事,回到家却在火炉边呆了个通宵。
到了1940年头儿,军区里面开始整合,再来个干部分配大戏!
陈正湘本来应该当上军长,可这个位置偏偏没他份儿,这笔账究竟该谁来算,往后总会有个说法的。
黄土岭打完仗后,陈正湘就被派去当晋察冀军区第四纵队的头儿,那会儿华北的战场正准备从防守向反击转变呢。
他负责的可是主力队伍,都是在拼命干硬仗的!
第四纵队名声在外,战斗力杠杠的,下面的那些团营级的小头目,好多都是抗战时期跟着他打过游击的资深老兵呢!
一开战,哪个连先跑、哪个营领头,那可是大家心里明白的,陈司令盯得紧呢!
在清风店那场大混战里,第四部队像个冲锋的火箭直闯中间!
整个作战安排得像紧绷的拉面,哪个兵团都是一秒不差地赶时间,结果敌人却冒出来一个东边撒野的新玩意儿,前线瞬间炸了锅!
陈正湘临时把计划推翻,吩咐独立营转个弯,走小路去偷偷捅敌人的侧面。
那晚风刮得像疯了一样,消息都得靠人跑腿儿。
他带着一个小队,爬过鬼魂的“跑道”,趴了整整七个小时,等敌人换班的时候,一下子就冲进去,把两个据点给端了!
这下子,楔子给敌人的增援踩了个跟头,为我军开辟了条生路!
打完架收拾残局,第四队干掉了快五千个敌人,占了总战果的三分之一。
军区大手一挥,给了个“战绩厉害团”的光荣称号,这在解放战争刚开始的时候可是稀罕得很的!
还有一仗是在易县南边的封锁线要突出去!
敌人这边就像在玩捉迷藏,围墙比城堡还高,弹雨密集得像下雨一样,还有三层铁丝网和两排沙包等着你呢!
第四纵队三天三夜不休息地猛攻,陈正湘亲自背着炸药包冲到前面,临时给敌人开了个缺口!
老战士后来回想,陈司令的白头发就是那次冲锋的时候,头盔被炸飞了,脑袋还给石头砸了一下。
他刚扑通一声摔地上,旁边的副官吓得以为出大事了,结果他费力撑起身来大喊一声:“继续干!”
到1948年,陈正湘被调去冀热辽军区当第二纵队的头儿,随后一连串的大战就像放鞭炮一样接连不断!
在辽西和锦州附近的平津大战前夕,他负责撵着东北那边的敌军,结果把对方的207师整编队伍给拖住了,保证了主力安全地往南走!
这场仗外头人不了解,军区的记录可是一清二楚的!
让老虎离开山头这招儿真得稀奇,要是能把敌人拉扯一周,那可真不容易呀!
事后老大发了条好话,说“冀热辽的搭档真是巴适,控制得蛮精准”,这句“搭档真是巴适”,其实就是在夸第二纵。
这时候也偷偷埋了个料子。
大官儿们开始搞“大洗牌”,为战后重新整队铺路!
各路大军的头头们,杨得志、郑维山、梁兴初什么的都开始列入当军长的候选名单,偏偏陈正湘一个独行侠在外面干瞪眼。
原因个个都是猜,谁也不晓得真相。就知道有次部队开会,他一出去点了一根烟,结果一句话都没提。
那军长的椅子咋就空无一人呢?
1949年,新中国要成立了,全军都在忙着换新衣服呢!
野战军重新组建成大团队,之前的各个纵队头儿基本都直接升了官,成了军长,成为新体系里的主力。
按这个理儿,陈正湘本该稳稳当当晋升军长,结果一到名单揭晓那天,他居然没见着名字!
第四纵队和第二纵队都被塞给别人来指挥了!
他自己被调去当冀晋军区的副司令员,虽然还是个副职,可是地位不降,权力却像放气的皮球,一点儿都不带劲的。
里头没啥公开说明的,结果大家都在窃窃私语,有一种说法传得特别广,搞得像他“风格太犟”,领导兵的方式比较死板,容易得罪人。
有人在干部会议上哼了一声,说“批评太狠,话说得跟刀子似的!”
这话真假难辨,但军队的风气可是大变样,大家都重视合作和规章制度,像陈正湘那种“靠枪说话”的老办法,渐渐没那么受欢迎了。
虽然军长没给捡到什么辛苦钱,陈正湘最后还是被安排去当北京军区的副参谋长和铁道兵团的头号副司令,真是意外的走上了人生巅峰!
这些地方可是大要紧,说明单位对他的本事还是挺赞的!
他在1955年拿到了中将的职位,胸前挂满奖牌,可谓是战斗专家中的佼佼者。
一位大佬在授勋的时候听到有人说:“这小子打得真厉害,早晚得被重用!”他轻轻一笑,回答道:“够了吧,活着就已经偷着乐了。”
这辈子打了不下几十场仗,从山坳里冲到指挥所,从排长一路干到副军区司令,完全是靠自个儿的拼劲和战斗经验,一个关系都没沾过!
军长没当成,那段往事写下来的时候,不能说是个了结,只能看作是那个时代一群人的写照——打仗行,做官可不一定!
#夏季图文激励计划第二期#
华夏配资网-配资app官网-配资免费体验-国家正规炒股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